■ 深圳特區報記者 徐興東
   我的家鄉汶上縣在山東省西南部,南接儒家文化發祥地曲阜,北靠五嶽之尊泰山,一條大汶河撫育了兩岸的農民。今年過年回家,看到的最大變化就是老家裡村村通了水泥公路,聽到的最大消息就是村民的土地集體承包出去了,年前還有不少親戚已經搬進了新置辦的樓房。
   從濟南一路往家裡趕,下了高速快到家鄉時,看到公路兩邊的農田裡支起了不少大棚,還有不少地里已經種上了核桃樹,道路邊上還有“軍屯鄉生態核桃園基地”的招牌。“你去年五一回來的時候,村裡通往縣城的公路還沒修好,今年已經全部建成通車了,”一路上父親給我講起了家裡的新鮮事,“咱們村又修了兩條水泥公路,一條就直通咱家門口,你舅舅那個村裡已經全部改造,原來的泥土路全變成寬闊平坦的水泥路,路兩邊還建起了排水溝。”而村裡修公路的錢既有上級單位補貼的、也有村裡財政的,還有不少是農民自己籌集的。
   “咱們村裡百分之九十的土地都已經承包給一個大老闆了,一畝地一年給八九百塊錢的租金,以後不用起早貪黑下窪種地了,現在包出去的地里已經種上了核桃樹。”在軍屯村當過三四十年民辦教師、現在退休的二大爺給我說起了村裡去年的這件大事。“一家三口都在外面打工上學,家裡的四畝地種起來很麻煩,春天收麥子、秋天收玉米,從工作的城市回到家裡忙這些農活不值當。”二大爺認為這個政策好:“三十多年前讓土地承包到戶,現在又允許土地自由流轉,先是讓農民解決衣食溫飽問題,現在是要讓農民自由起來奔小康。”
   除了村裡蓋樓房和建居民社區外,不少農民還在縣城買了房子。家裡一個堂哥自己買車跑起了長途運輸,把可樂從工廠里運到濟寧、泰安等地經銷商的倉庫里。“不用種地一身輕,解放了勞動力,也解放了思想。種地一年四五千,當搬運工一個月兩三千,自己搞運輸一個月一兩萬。”  (原標題:允許土地自由轉 幸福路上奔得歡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qonzkv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